血清ACTH水平、降钙素原变化率对尿源性脓毒症预后的价值题录
DOI:
作者: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基金项目:

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课题计划项目 20201604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降钙素原(PCT)变化率对尿源性脓毒症的预后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本院收治的因上尿路结石行经皮肾镜或输尿管镜手术治疗后产生尿源性脓毒症的7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根据患者确诊后14 d的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67例)和死亡组(9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患者的血清ACTH水平以及确诊当天和确诊后第2天患者的血清PCT水平, 计算PCT变化率。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患者的血清ACTH水平、PCT变化率与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的相关性。采用Cox回归分析影响尿源性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死亡组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血红素、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肌酐、白细胞计数高于生存组, 而血红蛋白低于生存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死亡组比较, 生存组患者的血清ACTH水平和SOFA评分降低, PCT变化率明显升高(均P<0.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ACTH水平与SOFA评分呈正相关(r=0.533, P<0.001), PCT变化率与SOFA评分呈负相关(r=-0.600, 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表明, ACTH高表达、低PCT变化率是影响尿源性脓毒症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尿源性脓毒症患者的ACTH水平明显升高, PCT变化率显著降低, 二者与尿源性脓毒症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格式: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